文章目錄
本文開始
創始人的爸爸、媽媽與阿公
創始人卡多奇尼科夫·阿列克謝·阿列克謝耶維奇的祖父卡多奇尼科夫·瓦西里·扎哈羅維奇居住在俄羅斯的車里雅賓斯克州。他是一名精通木工、船舶及飛機修理的工匠。國家曾頒發聖喬治騎士勳章給瓦西里·扎哈羅維奇,這是俄羅斯最高軍事榮譽之一,顯示家族的軍事傳統從祖父這一代就已經開始。創始人的父親卡多奇尼科夫·阿列克謝·瓦西里耶維奇於1911年出生在車里雅賓斯克州,而母親奇斯蒂亞科娃·阿列夫蒂娜·斯捷潘諾夫娜則出生在雅羅斯拉夫爾州。
「卡多奇尼科夫」是一個俄羅斯古老的姓氏。在16世紀以前,俄羅斯並沒有姓氏制度。直到姓氏登記制度從歐洲傳入後,人們開始以自己的職業作為姓氏。「卡多奇尼科夫」這個姓氏就源自於製作浴缸和木桶的工匠,反映了家族的傳統工藝背景。
車里雅賓斯克州

———分隔線———
俄羅斯人的名字實在太長了,從這裡為了文章好讀我將創辦人稱為『K老師』,而他的媽媽就稱為『K媽』,爸爸稱為『K爸』,他的兒子稱為『小K』。
———分隔線———
K爸與K媽

K爸長大後走的路跟飛行有關,飛行學校畢業後就在航空業工作。後來K爸就在莫斯科遇見了K媽,發展了他們的愛情。在K爸24歲那年也就是1935年,K老師出生了。K老師的出生地在敖德薩,敖德薩現今是烏克蘭的城市,不過在19世紀的俄羅斯帝國時代,敖德薩是俄羅斯帝國的第四大城市,排在莫斯科、聖彼得堡、華沙三城之後。到了蘇聯時期,敖德薩是最重要的貿易港口和海軍基地。
敖德薩

10歲前的生活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和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的動盪年代,見證了K老師的童年。1935年出生的他,因父親在軍中服役而常常搬遷。1939年,四歲的K老師剛開始上幼稚園時,戰火就在蘇聯入侵芬蘭時點燃。儘管蘇聯贏得了這場戰役並獲得了部分芬蘭領土,但付出了慘重的代價。1941年,情況更加惡化,納粹德國入侵蘇聯,戰事一直持續到1945年。在這段艱難時期,K媽決定在克拉斯諾達爾定居下來,這個地方不僅是K爸曾經的駐地,更成為了K老師後來的長期居所,也是日後發展出俄羅斯武術卡多奇尼科夫系統的發源地。
在前往克拉斯諾達爾的途中,K媽和孩子經歷了諸多困難,需要不斷尋找工作和食物。幸運的是,他們遇到了K媽的表弟,一位軍人,給予了他們極大的幫助。然而,好景不長,德軍很快就攻到了克拉斯諾達爾。K媽只得跟隨軍隊撤退到南部的戈里亞奇克柳奇。在這段血腥的逃亡路上,K媽總是遮住兒子的眼睛,不讓他目睹慘狀。為了K老師的安全,士兵們將他綁在馬鞍上,這讓他不得不與馬匹朝夕相處。在與德軍交火時,受驚的馬匹常常會失控亂竄,讓年幼的K老師經歷了不少驚險時刻。正是這些極端的生存環境,在K老師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了一個想法:蘇聯人民必須掌握在惡劣環境下的生存技能。
經過兩年多的顛沛流離,1943年他們終於回到了克拉斯諾達爾。雖然在路途中,K老師和母親都染上了瘧疾,但隨著戰爭接近尾聲,生活開始步入正軌。這時的K老師展現出驚人的學習能力,特別是在與軍人的相處中,他開始接觸並熱衷於徒手格鬥技巧,為日後的發展埋下了重要的種子。
10~15歲對無侵略的武術開始萌芽
二戰結束時,俄羅斯街頭巷尾傳揚著勝利的訊息。人民既歡欣鼓舞又淚流滿面,因為這是一場沉重的勝利 – 戰爭的傷痕已深深烙印在百姓心中。短暫的歡慶過後,人民還要面對百廢待興的經濟困境。
這段話節錄自K老師學生的著作,真實反映了那一代人的心聲。
那是天使史達林他騎著白馬,用他的長茅上打敗了蛇妖希特勒。善的力量戰勝了邪惡力量,正統主義戰勝了蒙昧主義共產主義戰勝了法西斯主義
十歲那年,K老師終於能夠進入學校就讀。他不僅品性善良,還很愛學習。有一次他在街上幫助了一位老婆婆,老婆婆感激地祝福他:『你將來一定會娶到一位好妻子』。在學校裡,K老師積極參與各種競賽,且屢獲佳績。
K老師就讀的學校實行男女分班制度。這樣的環境安排導致兩性之間的交流較為疏離。青春期的男生往往比較莽撞,喜歡戲弄女同學,有時是出於對異性的好奇,有時則是想展現男子氣概。為了自保,女生們推舉出大姐頭,但大姐頭也並非總是主持公道,有時也會無故找男生麻煩。有一次,當大姐頭揮拳朝K老師的鼻子打來時,K老師本能地舉手防衛並稍微偏轉,沒想到大姐頭就這樣飛了出去,整個人撲倒在水漥中。從那以後,大姐頭雖然不敢再找他麻煩,但仍會在背後怒視著他。
這次意外的勝利讓K老師感到既驚訝又困惑。他不明白為什麼大姐頭會被摔出去,因為他當時只學過拳擊,從未接觸過摔跤技巧。在與大姐頭對抗時,他其實已經筋疲力盡,卻在最危急時刻成功化解了危機。這段經歷為日後發展「無侵略技術」埋下了伏筆,也成為卡多奇尼科夫系統的重要基石。他深入思考這個過程,認為人體可能存在某種自動防衛機制。這個想法源於回憶起小時候阿公在遊戲中教導的搏鬥技巧,以及父親優秀的搏鬥能力 – 他父親曾經獨自應對並制服了五名德軍。雖然這些從阿公和父親那裡學到的技巧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習得,而非正式訓練,但在危急關頭,這些潛移默化的知識竟能自然地被調動出來。
五年級時,因為家庭經濟困難,K老師的父母離異了。母親改嫁給一位退伍水手後搬離了原居地。K老師則轉學到斯塔夫羅波爾鐵路寄宿學校,在那裡他加入了航空和無線電社團。高中畢業後,他被派往地質勘探工作,負責石油和天然氣的探勘任務。
K老師參與社團

20歲後的K老師
1955年至1958年期間,K老師加入蘇聯武裝部隊服役,被派往哈爾科夫參與地質探勘項目,同時也參與了航空遙控技術(RS)的開發工作。在服役期間,K老師投入大量時間研究各種武術,深入分析和比較不同武術流派的異同,為日後發展出科學化的卡多奇尼科夫系統奠定了重要基礎。
K老師的軍事天賦很快被一位資深偵查兵發掘,並獲推薦前往葉伊斯克軍事學校接受專業偵查訓練。完成訓練後,他不僅取得航空軍事文憑,還精通了18種軍事專業技能。畢業後,K老師加入了當時剛成立不久的特種部隊偵查組(簡稱特別偵查)。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特種部隊正式成立於1950年10月,而特別偵查小組的主要任務是偵察並摧毀敵方軍事設施。
然而,K老師的軍旅生涯並非一帆風順。由於當時的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為了削弱軍方勢力而大規模裁軍,K老師也在這波裁軍潮中被迫離開軍隊。隨後,他轉換跑道進入工程領域,於1959年至1983年期間在克拉斯諾達爾理工學院擔任工程師。
開始建立卡多奇尼科夫系統
K老師在戰後期間於一所培訓特種部隊的武術學校學習俄羅斯傳統搏鬥技術。他對各種武術都充滿熱情,積極研究不同流派的技術特點。
當K老師在大學任教時,他開始了第一次大規模的教學。他常說「教學相長」。那時候,隨著海外武術的大量引進,傳統的俄羅斯武術逐漸式微。雖然空手道在當時備受推崇,但K老師認為東方武術並非完全適合俄羅斯人的體質和習慣。他堅信俄羅斯應該發展適合自己民族特點的武術。
(評:雖然K老師的想法帶有民族主義色彩,但他為祖國奉獻的精神值得欽佩。)
1962年起,K老師開始為俄羅斯國家安全部門培訓專家,並創立了獨特的徒手搏鬥體系——卡多奇尼科夫系統。這個系統建立在蘇聯武術大師維克多·斯皮里多諾夫的研究基礎上,結合物理學、解剖學和心理學的分析,大大提高了技術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系統的核心原則是運用三維空間的作用力來控制對手的平衡,通過不斷引導對方失衡來取得勝利。
1981年,K老師經常帶領學生到各個搏擊訓練學校進行示範。在展示中,他能輕易化解學生的攻擊並將其摔倒。面對觀眾的質疑,他更邀請現場的邊防軍上台挑戰。這些受過專業搏鬥訓練的軍人即使持槍進攻,最終也都被K老師制服。這次經歷讓邊防軍對卡多奇尼科夫系統從懷疑轉為欽佩。
到1985年,K老師成功地將桑博、柔道、拳擊等武術的基礎原理,用力學規律重新詮釋。他認為,雖然各類武術都發展出了獨特而有效的技法,但結合物理力學原理能使技術應用更加全面。
1987年,K老師與志同道合者共同創立了CSM(斯拉夫精技中心)。成員包括來自克拉斯諾達爾的С. Vishnevetsky、B. Krylov、M. Zakarian、S. Sergienko、В. Temchenko等人,以及莫斯科的V. Pechenkin、С. Bannikov、I. Deyev、M. Ivanov。CSM與軍事單位10003(現已解散)簽約,負責訓練俄羅斯武裝部隊。
1989年,CSM迎來了四位特種部隊新成員:В. Posadsky、O. Vedernikov、V. Danilov和Y. Shmakov。他們說服上級允許他們接受CSM的培訓。
1994年莫斯科節期間,K老師培訓的武裝部隊參謀部進行了精彩的武術表演,讓卡多奇尼科夫系統聲名大噪。
1997年,俄羅斯軍方啟動了「發展軍事人員非傳統作戰方法」計畫,讓K老師得以充分發揮其多年研究成果。儘管一位日本武術大師開出150萬美元高價想購買其技術,K老師仍堅持為祖國服務的初心,婉拒了這個提議。
在人生最後的20年,K老師持續致力於教學工作,始終懷著服務國防的熱忱。2019年,他離世後,卡多奇尼科夫系統由其子繼承發揚。
我的想法
其實K老師的故事非常的平凡,他經歷了失業被迫離開軍隊,他最想待的地方。他愛他的國家,既然無法用本身的能力來為國家奉獻,那他就用知識的傳遞來達成。他沒有顯赫的背景,也不是武學世家,沒有武術資源。他創建的一切都從自己開始。他會得到尊敬,我想就是一輩子專注在一個領域磨到最精,然後大方的無私地分享出去。他是用奉獻的精神在做這些事。
他的學生們稱他為英雄,但我在這些介紹文裡把這些稱讚省略了。因為在台灣造神實在造到煩了。我只想單純地將卡多奇尼科夫系統的技術帶給更多台灣人。因為我在練習卡多奇尼科夫系統時,我感到很滿足。因為我藉由練習看到身體控制的細膩,感到很有趣很享受。同時身體能力逐漸進步,也獲得成就感。希望這個有趣的東西將來能在台灣讓更多人玩到、體驗到、感受到。

我是KMOS防身學院的創辦人Arms,林怡慈。我致力於用俄羅斯武術帶給我的身體知識,協助人們正確的運用自己的身體,遠離傷害,讓身體安全。所以我與人們分享:『平衡骨架』、『力量訓練』、『俄羅斯武術卡多奇尼科夫系統』,三個可以高效的協助人們達到身體安全的技術。可以修復自己,避免運動與生活中的傷害,與遇到危險可以自我防衛。